今天在網路新聞看到一則很特別的訊息『撿到160斤黃唇魚 福建窮漁民賺1400萬』,於是就找了相關資訊,來讓大家認識一下這尊貴嬌客『黃唇魚』。
台灣沿海地區比較大型的石首魚科應屬學名為日本銀身(魚或),台灣俗稱『七星鮸』。但體型要在80公斤以上的也是非常少見。
福建省連江縣黃岐鎮流傳著「窮漢一夜暴富」的故事,一名家境清寒的50多歲男子在岸邊撿到一條百斤大魚,賣給魚販,得錢300萬元人民幣(約1416萬元台幣)。原來他撿到的是長約2米、160斤重的黃唇魚,該魚全身可入藥,故十分珍貴。
新聞頁面 http://tw.news.yahoo.com/撿到160斤黃唇魚-福建窮漁民賺1400萬-034300581.html
天價黃唇魚曾一文不值
“二三十年前,我們這邊常常可見黃唇魚,一斤也就幾毛錢,還沒什麼人願意買,時過境遷,現在一斤飆到幾萬塊,連看都看不到了。”黃岐當地村民說。
黃唇魚(學名:Bahaba taipingensis),又稱為白花魚、黃鰲魚、大澳魚、金錢鰲等。屬於鱸形目石首魚科,是一種中國的特有種,最長達2米,最重達100公斤,是世界上和南中國海石首魚科物種中體型最大的。
第一次被在西方科學界描述是於1930年代,牠的分佈狹窄,局限於中國南部沿海,主要產區在廣東和福建沿海,且十分罕見。
專家介紹,閩江口曾是黃唇魚的繁殖地。近年來,由於數量稀少,加上沿海各地捕撈強度加劇,黃唇魚瀕臨滅絕。目前,在福建沿海每年能看到的也就只有五六隻,一般可達50餘公斤,長一米多。
黃唇魚是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簡稱WWF) 挑選的「海洋十寶」中其中一員,是當中最瀕危,但被關注程度卻最低的十寶。中國亦有黃唇魚水產養殖業,進口台灣稱為白花魚。
黃唇魚花膠具藥用價值
黃唇魚全身都可入藥,具有重要的醫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尤其是魚膘(俗稱“魚膠”) ,素有“貴如黃金”之說,可製成中國傳統的“鮑參翅肚”中的“肚”,黃唇魚的魚膘即被認為最上等的花膠,常被粵蜑家人視為家傳之寶。
中醫認為:黃唇魚魚鰾有扶正固本、大補真元、強身健體之藥效。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這種花膠可用於治療結核、風濕性心臟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神經衰弱、婦女經虧等症,且對防治過敏性出血紫斑病、腎虧腰痛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在海邊收購黃唇魚的買家,一般都最終將買來的黃唇魚送到藥廠,這些買家多半來自外地,其中也有不少來自國外。
黃唇魚屢屢賣出天價
●2009年4月1日,福鼎市崳山島,兩個漁民出海時,撿獲一條奄奄一息的黃唇魚,魚體長1.8米、重84斤,一個溫州老闆以98萬元買下,一轉手以125萬賣給一個廣州老闆,賺了27萬。
●2011年元月,平潭澳前鎮一漁民在牛山島附近,網獲一條體長1.93米、重150斤的黃唇魚。此後一名魚販以150萬元價格買走,轉手以180萬元賣給長樂魚販,而後這條魚又再次以300多萬元的價格賣出。
●2010年2月,漁民在南海捕獲一條重達140多斤、長約1.5米的黃唇魚,在廣東湛江被三名溫州老闆以345萬元的價格買走。
過度捕撈面臨瀕危
黃唇魚面臨沉重的捕漁壓力,由於黃唇魚的魚鰾價格高昂,引致過度採捕問題嚴重,魚獲產量不斷下降,體型也不斷縮小。而捕魚科技愈加先進,回聲探測器和炸藥捕魚等科技,也大大加劇過度採捕問題。濫捕令能生長至成熟階段的黃唇魚減少,捕獲的黃唇魚很多也未成年,沒有商業價值。
非法採捕問題亦十分嚴重,雖然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物種和廣東省受保護水生動物,但黃唇魚現今價格可以高至每條100萬港元,強大的經濟誘因令非法捕捉和買賣持續。
在香港,黃唇魚曾是大澳重要魚穫,有「大澳魚」之稱,但濫捕及水質惡化令黃唇魚愈來愈罕見。香港仍沒有管制禁捕黃唇魚,在本港水域捕殺並非違法。香港政府於2007年提出在大鴉洲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建議亦有可能影響在港繁殖的黃唇魚。
亟需積極建立自然保育
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廣東省受保護物種以及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在中國買賣黃唇魚是違法行為。2005年於珠江河口的東莞市設立一個東起威遠島西岸,南至太平水道南河口,西起廣州交界,北至太平水道北河口,面積達686公頃的黃唇魚國家保護中心(黃唇魚市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其繁殖地。
黃唇魚亦於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危。黃唇魚至今仍未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中。
在香港,只有佔全港水域2%的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作禁捕區提供保護,但仍沒有管制禁捕黃唇魚,在本港水域捕殺黃唇魚並非違法。
參考資料來源:
1.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黃唇魚
2.google 關鍵字: 黃唇魚 相關訊息
0 意見:
張貼留言